您的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附中人讲附中故事”系列 | 翟晓雨《阳光灿烂的日子》

[日期:2024-05-21]     点击:[]次    


逝者如斯,站在而立之年回望三年附中时光,仿佛冬日里吃了一碗热汤面,暖意从身上漾到心里。

离开附中后,每每与天南海北的朋友谈起各自的高中生活,都能获得极大的幸福感。讨论中与附中对标的高中声名远扬者有之,历史悠久荣誉无数者有之,规模巨大设施先进者有之,但论到高中带给各自的幸福感,在朋友圈子中至今没有找到附中的对手。这种幸福感对我影响至深,以至于高考后面对家母提出的复读选项,我稍加考虑便拒绝了。因为我根本不相信复读班会有我高中班级一样的氛围,丢失了附中班级提供的幸福感,感性的我很难有更好的成绩。

1E358

附中旧教学楼

若有人问我在附中三年时光中我最满意的是什么,我想我的答案非常确定。这个答案在我刚离开附中时只是一种朦胧的感觉,但在无数次与同龄人的对话中、在自己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后,我清楚的看到了它的样子:自己在高中时是被当作一名青少年来对待,而不是仅仅被当作一名学生。

青少年的天性就是追求和表达,他们开始有了浓烈的个人意识并渴望受到关注。我可以无比骄傲的向人夸耀,在我的高中时光里,学习成绩并不是获得关注与话语权的唯一方式。三年中我们被给予太多的舞台,而贯穿三年语文课的课前演讲环节无疑是最好的一个例证。每个人在这一环节都得到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我们曾惊诧于女生对于枪械知识的精通,也曾在悉心预备的母亲节专题中泪奔,曾被摇滚乐迷的热爱所感染,也曾花掉一半上课的时间在黑板上看了一场详细而专业的夺岛军事推演。我们自我表达的权利受到尊重,我们对于所热爱事物(通常与学习无关)的追求没有被粗暴的泼上冷水,而是在一次次的分享与交流中得到认可和鼓励。至今许多同学的身影仍然清晰的活在我的记忆中,我当然没有记住他们的成绩,但却牢牢记住了他们的个性和爱好。

1ACCA

高中宿舍合影

我们也曾疯狂的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惊世骇俗的选了摇滚歌曲《we will rock you》作为校合唱比赛的自选曲目。虽然不出意外的名落孙山并受到了“批评”,但至今我脑海中仍存留着当时同学们演唱时炽热而坚定的眼神和外班同学脸上惊讶又羡慕的表情。十几年后回看这些往事,不仅感慨于几位老师开明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发现另一个让我受益终生的、或许也是藏在附中“血液”中的闪光点——非功利性培养。

若以提高学习成绩和升学率的标准来衡量上文所提到的诸多活动,它们似乎要有损而且无益。但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附中这让军事化管理高中的毕业生无法相信的宽松环境,绝不是放纵与不作为,反而是有远见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历史王立新老师愿意花几节课的时间为我们完整放映《奇美博士》和《钢琴师》两部电影。我们失去了几小时宝贵的背书做题时间,但却在历史学习中打开两个新的维度:大历史在个人命运中的映射,以及如何“历史的”看待历史。这对高考毫无益处,却对我们了解并热爱这个学科至关重要。班主任张小虎老师投入很多时间做全班心理拓展,让我们可以从高空坠落时相信同伴的力量,也可以在全班组成一个整体时清楚地感知彼此间的支持。在通往高考的路上,我从没有感觉是自己在单兵作战,我看到同学间不藏私的教学相长,看到了男生们自发的承包了将桶装矿泉水从一楼运送到五楼的工作,也体验了高考前一天背着爸妈外出给同学讲题的刺激。甚至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十几个同学还是愿意每天挤出一些时间,在一个共同的大本子上分享自己对人生、对过去、对未来的看法。这些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或许并未让我们在高考中有更出色的表现,但正是这些时间换来了对自我与他人独特性的认知,换来了对他人观点的尊重,换来了彼此的连接与羁绊,更换来了愿意相信他人的力量。

13DD9

文化长廊

时至今日,每年回到家乡我总会约上好友去附中看看,也曾带着新婚的妻子在校园中指着如今只存在于图片上的教学楼,告诉她我有多爱这个地方。因为在这里我活出过一个年轻生命最自然状态,附中让我在还是一个青涩少年的时候没有被要求稳重和成熟,它在我想要张牙舞爪大喊大叫时没有强制我张开双臂向左向右看齐;它在我犯傻的时候让我知道这是少年时特有的浪漫,在我摔倒的时候告诉我还有同伴与我一起战斗;它从未刻意回避高考的残酷性,但却温柔而坚定的让我相信:往后的人生中有许多比高考更大意义的事情。

当我终于变成一个大人,每天在城市中穿梭奔波,偶尔回望附中时光,我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因为在这里我曾真实而自然的活着。

7AB78

翟晓雨,男,汉族,1987年生人。2003年进入附中高中部学习,2006年毕业。毕业所在班级高三10班,班主任张小虎老师。在校期间曾获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湖南大学法学本科毕业,英国约克大学社会政策硕士、博士毕业。现于英国伦敦工作。


Baidu
map